多年前有部出名的音樂歌舞電影「紅磨坊」(Moulin Rouge),除了票房大賣之外,此片提名多項奧斯卡大獎,包括最佳影片及最佳女主角──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雖沒得獎(在金球獎雙雙獲勝),但卻獲得最佳服裝及最佳藝術指導。此片是敘述在巴黎蒙馬特區(Montmartre)著名的「紅磨坊」舞廳歌舞紅星莎婷(Satine),與有錢的公爵和無名作家克里斯汀(Christian)三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此故事的主角可能是虛構的人物,但應是基於當年(1900年前後)曾經發生的許多故事來加以編撰劇情。
蒙馬特區是巴黎近郊的一片小山丘,1860年併入巴黎市,當年此地區有許多磨碎糧食、石膏、石頭和洋葱的磨坊,產業沒落後有些改成舞廳,除了提供跳舞之外也供應咖啡糕點,成為19世紀末巴黎人的社交地區,也吸引不少藝術家(如雷諾瓦)和作家在此流連。「紅磨坊」是當時一家競爭力很強的舞廳,創造了流行至今的康康舞,它座落在街道狹小彎曲高低起伏的蒙馬特區山腳下的大路邊。我有次到巴黎住在蒙馬特區,就去一睹紅磨坊的風光,華燈初上門口擠滿觀光客,我卻不得其門而入,只能看著緩慢轉動發亮的風車標誌。
「紅磨坊」舞廳是由Charles Zidler在1889年創立,就是電影中那位期望以莎婷的美色去吸引公爵投資的胖老板西德勒先生。它的入口處有個後來增建的紅色風車,中間是個大舞廳和花園,再裡面有許多亭子及一個可以當作表演舞台的木製大象屋。它吸引了許多歌舞表演者和藝術家,使「紅磨坊」愈來愈有名氣,但真正使它大紅大紫的卻是一位畫家羅特列克,也就是電影裡無名作家的一群朋友當中,那位身材矮小,留鬍子,戴圓眼鏡,嘻皮笑臉撮合男女主角的土魯斯先生,但此片實在是把他描述得太過於丑角化,有失對這位大畫家的敬意。羅特列克可以說是賦予蒙馬特區,尤其是「紅磨坊」生命活力的大功臣,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人其事。
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1901)出身法國貴族名門,他出生於法國南方古城Albi,自小活潑可愛,受父母寵愛,有小珍珠(little jewel)之稱。他的父親亞丰索•羅特列克伯爵,頗具才華及好奇心,過著富有、愛好藝術、玩馬與玩老鷹等多采多姿的生活。他的母親雅德勒•羅特列克女伯爵,是位熱心家務的賢妻良母,對兒子盡心盡力的照顧,母子兩人感情很好,支撐著羅特列克渡過他坎坷的一生。
羅特列克8歲時到巴黎求學,跟一位父親的朋友,以畫馬聞名的聾啞畫家Rene Princeteau學畫。11歲時回到家鄉,由私人教師指導。由於身體狀況欠佳,也常泡溫泉浴健身。此時他漸漸展露出繪畫的天份,他的筆記本、作業簿都畫滿老師、同學、馬、風景等的速寫。他父親在他12歲時送他一本馴鷹術的書,並題上一段文字勉勵他:「兒子,記住只有白天時的戶外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任何被剝奪這種自由的生活將變得殘缺而快速枯萎。從這本老鷹的書你會學到真正的鄉間生活,並且當有一天你經驗到人生的苦難時,你會發現你的馬、你的狗和你的老鷹是你可貴的伙伴,牠們可以助你忘掉一些苦難。」他父親對他的期勉,卻一語成讖,他不久即承受到人生的極大苦痛。
1878年5月他14歲時,不小心從椅子上跌下來,左大腿骨破裂,約一年後他又在一次走路時跌倒,傷及右大腿骨。由於當時醫療技術不夠好,他的雙腿便呈萎縮狀態不生長,使得他的身高停留在152公分。此時他的容貌也變得鼻子厚大,嘴唇突出,眼睛近視,腿歪腳殘,必須靠拄著拐杖才能行走。儘管遇此逆境,羅特列克卻能以毅力及勇氣來面對人生的不幸。他從自憐矮小的情緒中走出,變得充滿活力和對人友善,又效法那位聾啞畫家老師克服先天障礙的精神,努力的作畫。由於行動不便,他寄情於繪畫各種姿態的馬、馬車、船、狗等活動力強的主題。16歲那年,他就完成300幅速寫及50多張油畫,自7歲起累積的大小作品高達2,400件之多,創造力可見一斑。此時他的繪畫能力已經非常具有水準,17歲時他立志成為專業畫家,他的老師因此建議他父母應該送他到巴黎拜名師學畫以更上一層樓。1882年3月羅特列克開始在巴黎學畫,師承一位嚴格的巴黎藝術學校(The Paris Ecole des Beaux-Arts)教授Leon Bonnat。1884年他在蒙馬特區租了間公寓,開始他的生涯發展,在那兒他結識了許多畫家,包括竇加(Edgar Degas)和梵谷(Vincent van Gough)。
蒙馬特區當時已是花花世界,年少氣盛的羅特列克不免眼花撩亂,經常在各酒館、舞廳觀察速寫庶民百態,尤其是形形色色的歌舞女郎。他常坐在角落裡注視著眾多的女人,想像其中是否會有一位真正愛上他,而不會被他的外貌嚇跑。終於,19歲那年他有了第一位愛人,一個17歲的模特兒Marie Charlet,她不嫌棄羅特列克畸形的外貌,反而經驗到新鮮的激情,並稱他為「衣架子」,到處敘述他們兩人相處的細節。羅特列克也經驗到沈迷肉慾的歡愉,以滿足他對愛情的渴望。在蒙馬特的歡樂場所,羅特列克感到他不再怪異突出,反而感覺到內心的平衡與平和。這段故事較早也曾改編拍成另一部「紅磨坊」的電影,還曾被提名7項奧斯卡獎(含最佳影片),片中對羅特列克的成長,與父母的感情,及作畫成名有較忠實的敘述。(這部「紅磨坊」在唱片行及大賣場中廉價的DVD影片中不難發現)。
1886年,羅特列克又有另一位愛人,她的名字為Marie-Clementine Valade,又名為Suzanne Valadon。她是個裁縫師的女兒,從小必須自力更生,當過裁縫師、餐廳女侍、褓姆、菜販和馬戲團的表演者。當從鞦韆中跌下來後,她只好當許多畫家的模特兒,包括竇加、雷諾瓦,他們並且教她作畫。她成為羅特列克的模特兒後,他迷上她的美貌,她也不介意他的外貌,且為他的氣質所吸引,兩人發展出多方面的親密關係。他教她從心理角度、光澤取捨、鉛筆和畫筆的力道來欣賞他的作品,她也成為他畫中的主角──女騎士、梳髮少婦、舞者和洗衣婦,羅特列克並繼續教她繪畫。但是Marie對羅特列克並不忠實,她常會失蹤好幾天,去找她的歡場朋友,或去當別的畫家的模特兒。Marie後來想和羅特列克結婚,並且曾經威脅要自殺,他因此和她斷絕了親密關係,並且沒和她再見過面。
這個愛情事件對羅特列克的心靈打擊不小,他因此變得會冷眼嘲諷漂亮的女人,會說「只要我想要,花50法郎就可擁有她」。他在畫室中的模特兒如走馬燈換來換去,但都有他最喜歡的女性特質──火紅的金髮(Marie卻是棕髮)。他蒐集的美麗金髮女郎知名的有Rosala Rouge,Casque d¢Or,Cha-U-Kao,除了肖像畫之外,她們也常出現在他畫裡的背景。羅特列克也會到妓院去住上幾天,以觀察、感受、了解這群在社會中委曲求全的人,他認為墮落的女人也有人性的一面,他不視她們為下流,而把她們當愛人看待,忠實的描繪她們的喜樂悲傷。他以妓院為題材的作品就有約50幅油畫以及不少的素描及版畫。
羅特列克的眾多作品中,最具特色與眾多同期畫家不同的就是海報畫(poster)。他的第一張海報是在1891年應「紅磨坊」老板之請所作,他以版畫技巧製作了許多張,在一夜之間貼遍巴黎的許多牆面和柱子,造成大轟動,他也一夜成名。這張海報中間是個知名的跳舞女郎,背景是一群觀賞的紳士淑女,前景則是一位當時綽號「貪吃鬼」的表演女郎Louis Weber,海報上方三排大紅的Moulin Rounge,配上黃、黑主調的背景,具有構圖大膽,表現簡潔有力的特點。羅特列克一共創作約30幅的海報畫,包含舞廳、酒館、出名的男女表演者,他也因此為近代的廣告海報畫指引出一些特點,包括多層次的深度,以簡單筆觸來表現前景,在淺色背景中以黑色側面半身像來凸顯人物,因此即使從遠處來看都能有力的表現宣傳主題。羅特列克在「紅磨坊」舞廳有個在舞池邊的保留桌,方便他速寫作畫,他一共創作30餘幅以「紅磨坊」為題材的作品,充分表現舞廳的氣氛和顧客百態,比用照相手法的表現還傳神。
1887年羅特列克出名了,他與梵谷一起開畫展,1893年和1896年他分別舉辦大規模的個人畫展,並多次應邀到英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但他也覺得創作、社交生活和喝酒令他精疲力竭,1898年,他覺得沒有創作慾,由於花太多時間在印刷機前使得他很少在畫室創作,因此他把星期五定為休息日,在畫室中接見訪客。但漸漸地酒精中毒影響到他的健康和創作,他也變得脾氣暴躁,朋友知道他在燃燒自己,為他的自毀前程而惋惜,卻又規勸不了他。1899年經檢查後發現他有妄想症、幻覺,而被送到療養院治療。在療養院裡他憑記憶用蠟筆畫了不少馬戲團的場景。1900年他的酒精中毒更為嚴重,他坐輪椅參觀了巴黎萬國博覽會。1901年3月病情加劇,造成腦出血和兩腿癱瘓,8月15日又中風造成半邊身體癱瘓,9月9日凌晨羅特列克在雙親陪伴下安詳的離開人世,留給後人蒙馬特的傳奇風情畫以及20世紀品味代表的海報畫作。
延伸閱讀:
1. 羅特列克,世界名畫家全集,何政廣主編,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7年。
2.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edited by Ingo F. Walther, Benedikt Taschen Verlag GmbH., Koln, Germany, 199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