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於1884年7月20日出生於義大利的利佛諾(Livorno),家庭出身羅馬的猶太名門及銀行世家,在父親那一代卻瀕臨破產而改營薪炭及皮革,母親出身法國馬賽,是大哲學家史賓諾莎(Baruch Spinoza)的後裔。莫迪里亞尼在4個小孩中排行老么,幼年時父親即去世,由母親撫養長大及教養他,對他一生影響最大。他自小體弱多病,14歲那年因患斑疹傷寒併發肺炎,只好休學在家,由母親講述許多文學、哲學的書,同時引導他學習繪畫,在發現有藝術稟賦後,送他去學習素描及油畫,學到了傳統的繪畫技巧。17歲時,到義大利南部的拿波里,卡布里療養,參觀了許多教堂和美術館,體會到希臘及古義大利的藝術精髓,對他往後的藝術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莫迪里亞尼18歲進翡冷翠美術學校,19歲進威尼斯美術學校,22歲時到巴黎的蒙馬特,夢想成為雕刻家。當時的藝術環境正激盪著反傳統的革新氣氛,正是印象派最盛而立體派,野獸派萌芽的時候,這與他想像的優美傳統藝術完全不同,加上離鄉背井,生活在異鄉的孤寂感,使他感到空虛與迷惘,開始出入蒙馬特的酒店,並和一群同樣遠離故鄉到巴黎追求藝術生涯的異鄉人成為好友(統稱為巴黎派),過著波希米亞式的生活。此時他的作品尚未得到賞識,窮困的生活使他也去畫招牌畫或速寫素描,以換取一杯酒或咖啡。莫迪里亞尼是個標準義大利美男子的典型,熱情豪爽而又多愁善感,是個被友情與愛情包圍的「蒙巴納斯的王子」,與不少女人,包括詩人、學生及模特兒都有密切關係,她們也都成為他作畫的對象。
莫迪里亞尼在巴黎勤奮作畫,每年參加獨立美展,漸漸有畫商買他的作品。1916年認識波蘭詩人Leopold Zborowskl,大為賞識他的作品,全力幫助他,買他的作品,為他開個展,介紹畫商;加上他的五幅裸體畫因為被認為敗壞風俗,被警察從畫廊取下,引起爭論而一舉成名,他的作品普遍被巴黎市民認識,他也進入藝術創作的成熟期。他的作品都是人物畫,以肖像及裸體畫為主。他採取主觀變形的技巧,所畫的人物都是「蛋形臉,細長而直的鼻子,弧狀的眉,嬌小的嘴唇,核桃形沒有瞳孔的眼睛,圓筒形的長頸、頭部、身體與四肢的比例不自然」,這些特點構成了他人物畫的獨特風格,通常流露出無限的哀怨神情,強調內心的孤獨及人性的本質,令人一見印象深刻難忘。而他的裸女畫像「形態單純簡潔,以流暢的弧線構成,從肩到腕,從腰到腿的線條,流暢柔美而富豐滿感,又略帶一點病態」,在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可說是裸體畫發展的一個顛峰。
1917年末,33歲的莫迪里亞尼認識了一位正在學習素描的19歲學生珍妮•艾比莫妮(Jeanne Hebuterne),認為她是為他而誕生的理想女性,立即成為他的好伴侶及模特兒。珍妮不顧父母的反對(因為他是猶太人),即使不能結婚也和他生活在一起。莫迪里亞尼有了安定的生活,更加狂熱創作,藝術發展達到顛峰,他的許多甜美優異的裸體畫大部分完成於這時期。1918年底,他們有了一個女兒,此時莫迪里亞尼在法國南部的尼斯及坎城休養,幸福平靜的生活促使他畫了生平僅有的三幅風景畫。但是他少年時的疾病一直沒有根治,病魔纏身,加上結核病越來越惡化,1920年1月中旬,莫迪里亞尼發高燒暈倒在畫室,經送醫急救無效,於1月24日與世長辭。而當時懷有9個月身孕的珍妮於第二天在娘家從5樓窗戶跳樓自殺殉情。直到1923年兩人才克服珍妮娘家的反對合葬在一起,墓誌銘上除了兩人的生死年月日外,刻著:「畫家亞美迪奧•莫迪里亞尼,….,名成身死。珍妮•艾比莫妮,…,為伴侶長眠」。他是身死名成了,1922年巴黎舉辦他的遺作展,1925年巴黎舉辦回顧展,1931年紐約舉辦遺作展,1934年、1951年舉辦回顧展。他燃燒自己短暫的生命,為世人留下不朽的藝術創作,由他現在作品的身價,可以得知他在美術史上的地位。
林風眠(1900~1991)於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26年)生於廣東梅縣境內的西陽堡,正是義和團起事,八國聯軍攻陷平津的那一年。他的祖父是雕刻墓碑的石匠,父親林雨農為畫師並繼承祖業,因此林風眠自小就跟著學習石雕和繪畫,臨摩「芥子園畫譜」,掌握了國畫的技巧規律,並且讀過「三字經」、「千家詩」等古書。他11歲時進新式小學得到一位老師對其畫作的賞識,又常見海外華僑寄來的圖畫卡,這些西方繪畫「講究解剖、透視、色彩豐富、形象逼真」,使他心嚮往這種嶄新的藝術,種下他以後出國學畫的種子。林風眠就在家族的薰陶和良師的鼓勵,自己對中國繪畫與文學以及民間工藝的投入下,奠定了他一生藝術創作的基礎。
1919年林風眠赴法國留學,先在中部的第戎美術學院,後因畫作受院長賞識,推薦他到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油畫。教授鼓勵他要從無盡的中國藝術傳統中挖掘寶藏,也要學習雕塑、陶瓷、木刻等各種技藝,以從其中吸取精華。1923年他結束學業與朋友一起到德國一年,創作了一些巨幅油畫,同時認識了一位德國少女方•羅拉(Von Roda),兩人對藝術都有共同的興趣,很快一見鍾情並且結婚。1924年林風眠與妻子回到巴黎,他開始激情的創作,同時有一幅國畫及一幅油畫入選「巴黎秋季沙龍」,此時他認識了提倡「美育」到法國考察的蔡元培對他的才華很是賞識,爾後對他一生提攜很大。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卻在生小孩時難產,母子俱亡,林風眠遭遇到他人生的第一個苦難。所幸1925年他又與一位法籍第戎美術學院的學生愛麗絲•瓦當結婚,但是在林風眠的畫桌上,長久放著羅拉的照片,1979年他應邀到法國舉行畫展時,還特地去尋找她的墓,可見羅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同年,林風眠接受蔡元培的邀請,回國擔任北京國立藝專校長,開始貢獻他的所學。
1927年林風眠又受到時任教育部長的蔡元培的推薦,籌設「杭州藝專」,提出「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學術目標。他廣邀優秀教師(包括聘請沒有學歷的齊白石到校任教),創造自由的學術氣氛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當時培養了不少後來成名的藝術家,包括台灣著名的席德進。席德進記得他常對學生說的一些話:「你應該放鬆一點,隨便畫,亂畫嘛!」,「去讀一些文藝、哲學、歷史方面的書吧!充實你的心靈,增進你的感受力,啟開你混濁的心智。」,「真正的藝術家猶如美麗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條蠕動的小毛蟲,要飛,他必須先為自己編織一個蛹,自己束在裡面,完成蛻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他必須有能力破繭而出,這才能成為多采多姿的花蝴蝶….」。雖然林風眠非常投入藝專的校務,但因為政治原因,人事恩怨及抗戰學校遷移等因素,他曾兩度辭去校長,三度辭去教授,直到1951年才與杭州藝專完全脫離關係。此時的他沒工作沒收入曾被迫賣掉珍愛的古典音樂唱片及畫冊,1955年太太愛麗絲帶著女兒移居巴西,留下林風眠孑然一身在上海困苦的生活著。
儘管生活困頓,林風眠仍然努力創作,推廣美術教育,多次展出其作品,安心當一個創作藝術家。但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吹起,林風眠在紅衛兵抄家之前痛心的在一夜之間將幾千幅國畫全部浸入浴缸,泡成紙漿,然後以馬桶沖走,將全部油畫作品付諸爐火燒掉,全部作品第二次損毀(第一次是抗戰遷徙時)。他被抄家十餘次,在獄中渡過70歲生日,1972年在周恩來幫助下無罪開釋,繼續作畫,但是作品被江青定為黑畫再遭批判,終於在1977年在同鄉兼同學的葉劍英關心下獲准移居香港,並在此長住。此後他曾兩度到巴西探望妻女,與學生席德進見面,在上海、巴黎、東京、香港開畫展。1989年他90歲那年,分別在台北歷史博物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1991年3月台灣授予林風眠文藝金質獎章及美術特別貢獻獎,8月他因為心臟病及肺炎併發症,病逝香港的醫院,享年92歲,結束他困頓多災難,卻又熱情創作的一生。
林風眠一生的畫作在題材和畫風方面有多次變化,以花鳥畫、風景畫及人物畫較多。他畫的風景題材簡潔,色彩鮮艷,以意境的營造取勝,常加上一隻或一排野雁逆風掠過,象徵他的孤獨和悲辛。人物畫則以女性為主,表達出女體的肉感,韻味與女性的氣質、神貌,女性旁常有瓶花陪襯,象徵生命的燦爛卻又匆促。尤其是他的女性肖像畫,簡單數筆連成眉、鼻弧線,加上全黑丹鳳眼,櫻桃小嘴,直筒形的長頸,與莫迪里亞尼的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兩人的女性裸體畫在姿態、神韻上也有相通之處,真是藝術之美,英雄所見略同。下回到書店時不妨翻翻他們兩人的畫冊,相信你也會喜歡的。
延伸閱讀:
1. 莫迪里亞尼,何政廣主編,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5年。
2. 大師的心靈,何懷碩著,立緒文化公司,民國87年。
3. 林風眠傳,劉世敏著,閣林國際圖書公司,民國89年。
4. 走近林風眠,馮葉策劃,閣林國際圖書公司,民國89年。
都是瓜子臉,長脖子,沒有眼珠的眼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