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羅丹的雕塑人生---兼談羅丹與卡蜜兒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之時,法國巴黎的蒙馬特區是人文薈集,大放文藝光采的地區,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印象派畫家(例如莫內、雷諾瓦、塞尚、畢沙羅、羅特列克、梵谷)、音樂家(例如德布西)、作家(例如雨果、左拉)都在這一帶互相激盪出創作的火花,他們偉大的作品流傳至今,成為人類寶貴的文化資產。雕塑家羅丹也是這時期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沈思者(Thinker)雕像是許多人熟悉的作品,他與學生卡蜜兒的戀情也是膾炙人口的故事。
  
卡蜜兒雕塑的羅丹頭像
羅丹(Francois-Auguste-Rene Rodin, 1840-1917)於1840年11月12日生於巴黎12區,父親是位基層警察的主管,媽媽在家相夫教導兩女一男。羅丹5歲上小學後對於閱讀、作文等課業很頭大,11歲時家裡只好送他去叔叔開的寄宿學校學習以增進學業,在過了三年不快樂的時光後他還是回到巴黎的家。他自小對畫畫及玩泥土的興趣卻日益增強,「泥土和鉛筆是我表現的自然方式」,他在上課時畫畫,逃學到聖母院看歌德式建築,描繪家門前的雕像等等。在14歲時,經過與家裡的爭執,終於同意他去學習畫畫,他也立志當畫家。羅丹進了一家皇家工藝學校,學習素描、珠寶製作、室內裝飾等,在學校的三年期間建立了羅丹深厚的基礎,有了謀生的技能,也深受幾位老師(包括雕塑、建築)的啟發。

  在熟悉平面的創作後,羅丹為立體的雕塑所吸引,「當我第一次看到黏土(clay)時,我樂得似乎升上了天。我製作了許多人體部件—手臂、頭、腳,再把它們組合成人體。我以各種工具很快就抓住了訣竅。我快樂得心蕩神怡」。為補足自己基礎教育的不足,羅丹自修讀歷史、文學、詩歌,以增加創作的靈感。他想成為雕塑家,卻接連三次報考美術學院(Grande Ecole des Beaux-Arts)都落榜,而且都是雕塑考試未過關,因為他的作品不合主考官的古典風格品味。羅丹只好到一位裝飾家那兒去工作。羅丹的姊姊因為男友移情別戀進了修道院,兩年後卻因病回家不久過世。羅丹與他姊姊感情很好,傷心之餘便追隨姊姊也進了修道院,但仍不忘雕塑,為神父發覺後,鼓勵他繼續朝雕塑之路邁進,因此他一年後又重返紅塵,留下了一尊「艾馬德神父」(Father Eymard)的頭部塑像。此時羅丹和一大群畫家常在咖啡館討論爭辯藝術作品的風格,他送了一件名為「塌鼻子的男人」的作品塑像參加1864年的沙龍展,卻因作品被認為太怪異而沒入選。

  羅丹此時認識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蘿絲(Rose Beuret),她出身農民家庭,是個女裁縫工,羅丹在路邊看到她被她的體形儀態所吸引,邀請她當他的模特兒,擺各種姿勢供他練習人體雕塑,他則以請吃晚餐或偶而帶她出去逛公園為回報。兩人日久生情,蘿絲拿出自己積蓄協助他租了間舊馬廄作為個人工作室,同時她也成了他的模特兒、管家和助手。不久蘿絲懷孕,生下一名男嬰,並得到羅丹父母的接納。但羅丹卻為小孩用蘿絲的姓,而不用自己的姓,傷了蘿絲的心。她也期待羅丹能夠與她結婚,但羅丹卻覺得他們兩人思想無法交流,她出身也不夠高尚,而一直拖延著。他父親臨終遺言要他娶蘿絲為妻,他終於說「我發誓,有朝一日娶蘿絲。」蘿絲過著一半是佣人,一半是情婦的生活,即使數次暗下決心要離開他,但她深愛著羅丹,如此過了大半輩子。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羅丹應徵入伍,但卻因視力不佳又離開軍隊。他因此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和朋友合夥,他創作,朋友署名銷售,他賺了錢解決生活問題,但卻沒有帶來名聲。羅丹為了突破創作瓶頸,因此到阿姆斯特丹去觀摩林布蘭特的畫作,1875年他又到義大利去遊學一段時間,在佛羅倫斯他觀摩拉斐爾、提香、魯本斯等人的作品,又去觀摩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其他作品,體會如何雕塑出肌肉線條,如何在無生命的大理石上雕出栩栩如生,具有強烈感情和力量的人體雕塑。

  此時,羅丹還在奮鬥時期,他數次以作品參加沙龍展,但都沒得到回響,直到1880年,他以「聖約翰」及「青銅時代」兩件作品參加沙龍展,獲得三等獎才闖出名氣。此時政府要建造裝飾美術館,便委任羅丹設計一道門,他以但丁的「神曲」內容作為門上浮雕的題材,稱之為「地獄之門」(Gates of Hell)。這是他主要的作品之一,預定1884年完成,但卻一再拖延,和政府文化部門的官員有多次爭議,直到羅丹去世都沒有真正完成,但是他傾注許多心力去設計題材,找模特兒塑成他要的姿態,成為他往後許多作品的靈感泉源。1884年他開始另一件主要作品「加萊義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是為紀念發生在1347年加萊市為免於受英國的圍困大屠殺,有6位市民挺身而出捨身取義的故事。羅丹以無比的熱情創作這件作品,即使加萊市民以募款方式所籌到的錢只能付一座市民的雕像,羅丹卻一舉完成6個市民的雕像。這件作品一直到1895年才在加萊市揭幕,而另一件相同的作品於1913年放置在英國倫敦的國會花園裡。此時,羅丹已成名,他塑製了不少名人的胸像,包括作家雨果(Victor Hugo)、巴爾札克(Honore de Balzac)、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作曲家馬勒等,同時也創作了不少著名的作品,如吻(The Kiss)、烏戈利諾(Ugolino)以及沈思者(The Thinker)。

  1883年,羅丹生命裡的第二個女人卡蜜兒(Camille Claudel)出現。她對雕塑有強烈的熱情,並有良好的基礎和創作的風格,經由老師的介紹到羅丹這兒來繼續學習。羅丹初次見到卡蜜兒,就深深被她吸引覺得她太美了,「體態優美,溫文爾雅,頭部和站立的姿態都很美,容貌具有和諧流暢的線條。」卡蜜兒由掃地、清理畫室、畫速寫、作雕塑開始,她加倍努力學習,不久就成為羅丹的主要助手,羅丹也很欣賞她的創作能力,因此另外租了間工作室,兩人一起創作雕塑作品。由於卡蜜兒的天生麗質及理想的模特兒身姿,不久羅丹就以她為裸體模特兒,創作不少極富情感的大理石雕像。卡蜜兒帶給羅丹從來沒有體會過的快樂,無與倫比的創作靈感,她成了美的偶像和他最喜歡的模特兒,同時他們兩人也陷入熱戀,成了志同道合的情人。兩人的這段情有部「羅丹與卡蜜兒」的電影,是部盪氣迴腸感人至深的好電影 .

羅丹與卡蜜兒的電影與原著
卡蜜兒作品集
(高雄市立美術館)

羅丹的情人蘿絲當然感覺到他的轉變,她觀察、注意、追蹤到他的工作室,和卡蜜兒碰面了,羅丹左右為難,蘿絲是可依賴的,照顧他的生活,是他要保護的女人,而卡蜜兒是溫暖的陽光、風度雍容、身態優雅,又志同道合,對他太珍貴了。但他不想被任何一人左右他的生活,接下來的幾年卡蜜兒和蘿絲互相懷著敵意,共同維持著與羅丹的關係,分享他的感情,同時也都明白各自所處的地位。終究年輕貌美的卡蜜兒佔了上風,羅丹把蘿絲安頓在巴黎近郊的繆頓(Meudon),他認為對她有義務、責任,不能拋棄她。但卡蜜兒卻因羅丹拒絕離開蘿絲,而承認蘿絲是他情感的唯一歸宿而深感痛苦。她不甘心於只是羅丹的助手、模特兒、情人,她有很好的雕塑才能,她覺得自己犧牲了自己的事業,來成就羅丹的事業,而且僅管她多次要求羅丹娶她,卻沒有得到承諾。在經過多次的激烈衝突後,卡蜜兒終於在1898年離開羅丹,結束了和羅丹15年的感情關係。卡蜜兒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獨立自由的創作生涯,羅丹曾經託人去求與卡蜜兒和解,設法讓美術部買下她的作品,並表示願意幫助她,但都被拒絕了。此時卡蜜兒因為精神錯亂而被送進瘋人院,並且不認得來看她的羅丹。
她出院後又執著的作雕塑,但在1913年,卡蜜兒又精神崩潰了好幾次,她將自己關在雕塑室好幾個星期,好幾天不吃東西,認不得她的弟弟,歇斯底里大哭大叫,因而被送到精神病院,羅丹知道後兩眼含淚只說了句:「法國失掉了一位好雕塑家。」卡蜜兒就在精神病院裡一待30年,經常懷疑羅丹會在食物下毒而自己烹煮食物,並且與真正的精神病患日常相處,受盡心靈折磨,於1943年去世。卡蜜兒在精神病院的三十年生活,有部"最後的卡蜜兒",由茱麗葉畢諾許以老妝演出,描述細微令人鼻酸.
  而羅丹呢?因卡蜜兒的離他而去,並沒有情歸蘿絲,他僱用了各式各樣的模特兒,除了雕塑作品外也和她們偷情,因此被指控為好色者,利用工作室進行淫亂活動,但他對指控並不介意。羅丹的作品銷路很好,他成了富翁,社會名流與達官顯要都以與他交朋友為榮,成群結隊的漂亮女人追逐著他。但是金錢、名聲、成功並沒有帶給他滿足,他的最大滿足仍在表達自我的雕塑工作。他將「地獄之門」上在沈思的詩人──但丁,雕塑成真人一樣大小,就是他的著名作品「沈思者」(The Thinker),並在1904年的沙龍展覽上展出。儘管美術學院的人稱它為「一個妖怪,一個猿人」,但是法國政府買下一尊「沈思者」的石膏像送給美國政府,放置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羅丹具有了國際聲望,希臘國王、英國愛德華七世、日本大使等都到他的謬頓工作室參觀,牛津大學授予他榮譽學位,他被尊稱為「雕塑大師」。
 
1908年羅丹在Biron旅館成立了新的工作室,但法國政府卻要拍賣此旅館,他因此去找藝術家好友克萊蒙梭總理,雖然之後法國政府就以六百萬法郎買下了這家旅館,但卻要求所有住客遷出。此時,羅丹已年近71歲,他想在此安度晚年,因此向總理提議捐出所有作品,而在他死後旅館成為博物館,也就是現今位於巴黎的「羅丹藝術博物館」成立的緣由。此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收藏了他的作品有56尊大理石雕像、56尊銅雕像、193座石膏雕像、100座泥塑雕像、兩千多張素描和草圖,以及數百件價值連城的希臘、羅馬和埃及古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很快逼進到他工作室所在的謬頓,政府要他立即撤離以免失去他這個國寶。他帶著蘿絲到倫敦、羅馬又回到巴黎,但他的身體已在走下坡。1915年他的手已全部麻痺了,他中風過,身體日漸虛弱。在法國政府與他簽定捐贈全部作品,成立「羅丹藝術博物館」的合同後,法國總統卻持反對意見,認為他未婚,又要留給蘿絲一定數量的錢財,認為不道德,解決之道就是他要與蘿絲結婚。因此1917年1月29日,羅丹與蘿絲舉行正式的結婚儀式,他們兩人50歲的兒子為見證人,羅丹實現了他父親的臨終遺言,蘿絲得償宿願,但是兩星期後蘿絲就去世了。1917年底羅丹支氣管炎再犯,連續發高燒,肺部充血,終於在11月17日閉上雙眼離開人世。在他的墳墓上塑立著「沈思者」的雕像,他死前不久曾說明了他的雕塑觀:「大自然給了我模式,生命和思想;我必須表現出鼻孔的呼吸、心臟的跳動、肺部的吸氣、人們的思考、感覺、疼痛、歡樂、雄心、激情和感動。我的思考者不只用他的頭腦、糾結的眉毛、吹脹的鼻孔、緊閉的嘴唇來思考,他也用他手臂、背、腿的每一吋肌肉,他緊握的拳頭和緊抓的腳趾來思考。」

鐘文音的"情人的城市"一書對卡蜜兒的
晚年精神病院生活有所探索

延伸閱讀/視聽
1. 羅丹與女模特兒們的隱情,大衛韋斯著,胡日健等譯,新潮社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0年。
2. Rodin, by Tim Marlow, PRC Publishing, 2001 .
3. 電影「羅丹與卡蜜兒」與"最後的卡蜜兒"。
4. 卡蜜兒-羅丹的缪思與情婦,藍瑪莉芭黎著,王瑞香 /鄭至慧譯,時報文化出版,民國78年.
5. 情人的城市,鍾文音著,星月書房,民國92年.
6. 羅丹與卡蜜兒,Anne Delbee著,王薇芝/陳浩譯,皇冠出版社,民國78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